华春莹2月主持完记者会后小半年没露面 去哪儿了?(图)

摘要

从2012年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开始,华春莹在外交部发言人的岗位上工作了约7年。这一回,“70”后的她被选拔去中央党校充电,确实是好事。

来源| 海上客(unclehistalk)

华春莹去哪儿了?自打今年2月14日,许多人嘴里的“华姐姐”主持完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至今都没在这一例行之会上露过面。

这小半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例行记者会,由同为发言人的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陆慷、副司长耿爽轮流主持。海叔不得不向二位男士道一句——华姐姐不在的日子,二位加班辛苦了。

还是那个问题:另一位发言人、副司长华春莹到底去哪儿了?



▲2月14日,华春莹主持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01

昨天(7月12日),《学习时报》头版二条有一篇文章:《占据道义制高点,提升国际话语权》,署名是华春莹。在文章的结尾处,标注了“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一班学员”。原来,华姐姐学习去了。这不,学习成果的一部分,发表在了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上。梳理新闻就会发现,在华春莹2月14日主持完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后,3月1日,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无疑,从2012年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开始,华春莹在外交部发言人的岗位上工作了约7年。这一回,“70”后的她被选拔去中央党校充电,确实是好事。



▲7月12日《学习时报》头版二条发表华春莹的文章

02

具体看华春莹的文章,海叔感到——切中要害!现实世界,正如华春莹所写到的那样——“国际舆论格局总体上是‘西强我弱’,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处于结构性弱势。”无论过去一些年,还是眼门前发生的事,此种情况不胜枚举。海叔遇到过不止一次这样的事——国外的朋友刚到上海,会问我一些在阿拉上海人听来稀奇古怪的情况。譬如中国人是否不能在家里上网之类。等过个几天再见到,又会大为惊讶,向我啧啧点赞,说,没想到上海是这么先进的城市,比他们老家先进多了。与之类似,在国外的一些问答网站,经常会有一些诸如中国有没有汽车、高铁、电脑、电力、互联网的问题。



▲国外网友提问:中国有汽车、高速公路、电脑、电力、互联网吗

03

英美轮流称霸世界的日子已经延续两百年不止,目前世界上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起码有七十多个。西方新闻机构进入专业化、职业化时代至今的时间更是不止两百多年。国际舆论“西强我弱”的情况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改变。但通过中国专业人士的不断努力,这样的差距会逐渐缩小,随着中国国力的继续强大,人民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生活水平的继续提升,以及中国人在海外形象的不断优化,国际舆论格局终究会发生质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在国际舆论方面,中国还不完全掌握麦克风,这无疑是目前的一块短板。但海叔相信,未来,这一块短板一定会补齐,甚至成为中国优势之一种。华春莹在《学习时报》的文章中写道:“纵观世界大国兴衰史,经济实力增强是话语权提升的必要条件,但并不能即时和自然转换。”诚哉斯言。要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开辟出一条新路,取得与经济实力相称的应有地位,确实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眼门前要做的,则是尽快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这一点,作为目前的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耿爽和华春莹,其实都在努力。近几年来,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少金句流行网络,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甚至,在外交场合,他们的一些举动,也在影响着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譬如去年1月,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一张和华春莹的自拍照片,配的文字是“和一位著名的中国女士”。这条推文收获近8000次点赞和3200次转发,不少网友评价“很棒的照片”“希望日中友好”。



▲河野太郎晒与华春莹合影

去年以来,中日关系能有较大改善,与外事工作者的点滴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去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今年,在大阪二十国领导人峰会期间,安倍代表日本政府邀请习近平主席明年春天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原则接受邀请。未来,中日之间将有更多外交工作要去做。当然,随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各国、各种国际组织的交往,只会更频密。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班华春莹的同学们肯定在各自领域内都有各种各样各类的事务要做,我们期待充电归来的华春莹和她的同学们,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党和国家,为人民的福祉更好服务!



▲中南海新华门内照壁上,毛泽东手书“为人民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